5月17日至18日,由辽宁省药学会、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辽宁省药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药物经济学北方研讨会”在沈阳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药物经济学持续高质量研究与应用”,围绕主题设置了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来自各地行政部门、医院、高校、研究机构及医药企业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会,围绕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的前沿议题深入交流,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5月17日下午,研讨会开幕式正式开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我校党委书记高明宇,辽宁省药学会秘书长刘彤在开幕式上致辞。

曲凤宏指出,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设置了涵盖医保政策、药品评价、合理用药、真实世界研究、价格机制与创新药准入等重点议题的多场专题报告,精准契合了当前的时代特色与学科发展要求,为跨界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会议中碰撞思想、增进共识、拓展合作,为推动我国药物经济学事业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明宇指出,每届研讨会的召开,都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药物经济学领域的前沿议题深入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发展趋势,为推动药物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研讨会不仅是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是促进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重要桥梁,有力地促进了药物经济学领域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刘彤指出,药物经济学北方研讨会创办于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始终紧扣行业发展脉络,已成长为北方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学术品牌。她表示,研讨会为政府、企业与学术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桥梁,在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医保管理科学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研讨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辽宁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孙利华主持。
主旨报告\专题报告
5月17日,主论坛围绕大会主题“药物经济学持续高质量研究与应用”,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上海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研究员、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晶教授和国家医保研究院蒋昌松主任先后做了题为《医保战略性购买的新命题新作为》《药品全生命周期价格形成机制》《疗效间接比较(ITC)证据生成的方法与国际推荐》《美国药品价格迷雾背后的逻辑与博弈》的主旨报告。

四位专家从医保支付政策、价格机制构建、循证评估方法及国际价格博弈等核心内容展开交流,呈现出“理论—方法—制度—国际比较”交汇互证的知识框架,充分体现了药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现实应用中的高度融合与实践价值。
5月18日,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创新药医保谈判与准入”“药品价格研究”“药物经济学新方法”“药物经济学新应用”以及“政策、趋势及医院医保管理”五个核心议题,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相应主题开展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了药物经济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应用并重方面的发展新态势,进一步拓展了学术研究的边界与行业实践的深度。

本届研讨会紧扣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关键议题,围绕医保谈判与准入、药品价格、药物经济学评价新方法与新应用、相关政策及医院医保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打造出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学术广度与实践导向的高水平学术盛会。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会议议题设置紧扣现实需求,报告内容前沿深刻,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激发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思考。
未来,药物经济学北方研讨会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促进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学术探索与实践转化,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跨界合作,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进步注入辽宁和沈药贡献,助力药物经济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